經 文: |
王上十六29∼33,十七1∼16。 |
讀 經: |
詩三十六5∼12;腓四10∼13。 |
教學目標: |
1.知道神眷顧以利亞和寡婦,使他們的飲食不缺乏。
|
背誦聖句: |
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,因為祂顧念你們(彼前五7) |
課前準備: |
1.圖1-1:標示出撒瑪利亞、基立溪、撒勒法、耶斯列。
|
教學建議: |
1.講述問答法。
|
一、活動名稱 |
主恩夠用(剪貼見證) |
二、活動目標 |
讓兒童從見證中懂得去數算神的恩典。 |
三、活動前準備 |
1.教員準備見證數則,數目和小朋友的人數相同。資料來源─福音傳單或影印教會刊物的見證。
|
四、活動內容 |
1.將準備好的資料發給小朋友,一人一份。
|
五、注意事項 |
1.如果見證篇幅太大,可用摺疊方式貼上。
|
註1: |
巴力──其意為希伯來文中的「主」、「主人」,是偶像的一個名號。有許多國家以此名號稱他們的神。耶洗別的國家──推羅西頓的巴力名叫「馬卡富」(Melkarth)是推羅眾神之首,為地土之神,耶洗別擔任推羅巴力之首席女祭司。祭祀馬卡富的習俗很殘忍,需要殺小孩為祭。 |
註2: |
以利亞的出現──他的出現說明了一個真理:神會揀選一些特別的人,來應付特別的時代。在百姓拜巴力,全國道德淪喪,人心荒蕪,如同天久未下雨時,以利亞像午夜流星,出現在最黑暗的時代裡。自他出現起,原本在耶戶以後已停止的神的啟示,又開始臨到以色列。但以利亞的來到是要宣告神的審判。 |
註3: |
「以利亞」之意為「我的神是耶和華」 |
註4: |
神的刑罰──神對以色列拜巴力的刑罰是三年六個月的旱災,以色列人以為巴力是叫農作物生長的神,因此他們需要受到管教和提醒,叫他們知道耶和華才是管理世界生命及生產的神。 |
註5: |
基立溪──「基立」為「分開」之意,基立溪是幾道流向約但河的溪流之一,至於是那一條,現已無可考。以利亞要為神工作之前,神要先磨練他,故立刻召他躲藏在基立溪旁過與世界分開的生活,一方面磨練他學習以信心順服神的安排,一方面躲避亞哈王。 |
註6:
|
撒勒法──位於推羅與西頓之間,在西頓以南約十一公里處。此地耶洗別父親的境內,卻遠離亞哈的轄區。 |
註7: |
寡婦與以利亞──這件神蹟中,我們看到這個外邦的寡婦因順命遵行先知的吩咐,不知覺中以飢餓換取豐盛,以死亡換得了生命。聖經並未說明油與麵怎麼會源源不絕,但神的應許應驗時,以利亞與那個窮苦的人家每日的喜樂,仍很容易令我們感受到。對一個外邦婦人而言,寡婦的信心是十分超越的,主耶穌也曾讚許這婦人,用以指出這恩典是那些不信的以色列人所不配得的(路四26)。 |